【资料图】
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。昨天某幼儿园30%的孩子出现了中高热病症,口腔黏膜伴有粟粒样大小水疱,手、足、臀可见红色针尖样皮疹和疱疹等,园方紧急送至医院,医生确诊为“手足口病”。
什么是手足口病?家长们怎么做才能有效预防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呢?下面为大家进行一下科普学习。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。潜伏期多为 2天—10 天,以发热和手、口腔、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。我国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,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。主要通过粪口传播,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更易发病。
如何才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?
首先是尽早接种疫苗。需要接种肠道病毒71型(EV -71)灭活疫苗,该疫苗可有效预防EV -71导致的手足口病,并且可以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,但是对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感染没有保护效力。
其次让孩子养成勤洗手、多运动、定期清洁卫生用品的良好习惯。因为洗手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,孩子洗手时推荐七步洗手法,而且在接触口鼻、处理和进食前都应该认真洗净双手。对于孩子们日常使用的床上用品、衣服、玩具等应该做到定期消毒。家长还要带上宝宝一起多做运动、到户外晒晒太阳,从而增强孩子的免疫力。
此外,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,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、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,远离手足口病易感人群,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场所。
需要提醒的是: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身上是否有手足口病疑似症状,得了此病后孩子需要停课在家隔离治疗。不过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,只要我们科学防治精心照护,就能帮助孩子健康地度过手足口病的高发期。(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金亚丽)